第五十七章 温婉倾城(12)

小说: 月光协奏曲 作者: 甃漪漪 字数:2040

  另一个女同学道,“舒越小姐的这身旗袍设计的好美。您的朋友真是好手艺,能不能帮我也做一件?”

  “额,这个。”亭亭立在那儿的女孩略显为难,“再做一件是没问题,但是,你可能要等一段时间。”而且也好贵好贵。

  “等多久?”

  “大概两年吧。”

  “两年?”男孩熟悉的大嗓门。

  “应该是两年还多,这是我大一时设计的,后来朋友出国委托她的导师寻了工匠赶制了这一批布。”

  “这是你自己设计的?”与女孩相处久了,男孩越来越觉得她就是一座宝库,总有新奇的珍宝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自己眼前。

  “旗袍是我设计的,但我当时没想到它真的能做出来。”看众人一脸疑惑,继续解释道,“这块布料采用了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织布技艺,缂丝。我们常见丝织品上的图案大多为印染或者刺绣而成,而缂丝指的是在织布时把图案一丝一丝得织出来,最终呈现的图案像是在织布上雕刻出来一样。因为对技术要求极高,织与染同时进行不可出错,耗时极长。而我的这块布料上面的图案在同一种灯光下,静止时,是看不到的。这是因为采用了同色却不同质的两种丝线,这在织布时大大加大了难度,工匠需要不断调节灯光确保图案的准确性。”

  言罢她朝众人缓缓走去,围着饭桌转了一圈,好让大家看清楚身上的图案。

  而男孩却只看到她身姿绰约,玲珑有致,心想要是能把她藏起来多好。

  “天呐,天赐的技艺。那一定很贵吧。”这个哈萨克女生好可爱。

  “民间有‘一寸缂丝一寸金’的说法,所以我当时也只是觉得做出来肯定很好看,但可从来没想过竟然真的能做出来。还是多谢谢朋友的导师对手工技艺的追求,不惜用一大笔教学资金来做这次尝试。”

  男孩的器乐老师说:“手工技艺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人文情怀,文化传承,需要后辈不断继承发扬下去。”但是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时代使得手工技艺不可避免的逐渐没落,最终成了老一辈回忆中的美好。年轻一代大多追求的简便、高效、精准,手工技艺难以满足,是以像女孩这样如此年轻的姑娘还能对这些工艺如此熟悉,娓娓道来,实在是难得可贵。在座几位长者都对舒越多了一分好感和敬意。

  舒越听了认真点点头,说道,“这些伟大的技艺,以及它们背后的那颗匠心是我们文化的起源,是我们的根。哈萨克族也有很多精美的工艺。我记得曾经有幸听过几次冬不拉弹奏,虽然我个人对音乐没什么造诣,嘿嘿”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但我对冬不拉上刻着的精美花纹印象很深。”

  席间的哈萨克朋友顿时兴奋起来。

  一个男同学抢着说,“对对对,我的冬不拉上刻的是鹰爪。”

  另一个说,“我的刻的是天鹅。”

  “我的是犄角。”

  迪玛希也激动地说,“我的刻的是茎蔓。”

  女孩道,“那些图案虽然简单,但让人感到了蓬勃的生命力,与激昂的乐曲相得益彰。”

  “还有我们的马鞍上雕刻的图案也是精美的很。”

  “对对,我曾经在杂志上见过,真的惊呆了,没想到马鞍可以刻得那么漂亮。还有骨雕,用一整块牛骨雕刻的猎鹰栩栩如生,让人叹服。”

  “还有我们的刺绣,图案众多,种类繁多。Dimash这次的演出服上的刺绣就很漂亮。”

  哈萨克的朋友们言谈间满是自豪喜悦,气氛一时热络不少。

  女孩继续说道,“Dimash前几天去成都回来和我说他看到变脸演员的衣服上有熟悉的云纹,没想到哈萨克族经常用在服装上的纹样我们也用。其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不仅中国,西方很多国家的传统服饰上也有同样的纹样。其实不仅文化,思想也是有共通性的。Dimash前一阵采访提到了哈萨克伟人阿拜说过‘繁而不精的涉足多项技能,不如深刻探究一门学问’,我国思想家韩愈也曾说过‘术业有专攻’其实是一样的意思。”

  迪玛希抿嘴一笑,原来女孩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话。

  一位女生兴奋地说,“我去孔子学院听过课。”

  “怎么样?”舒越问道。

  “我觉得儒家学派提出的很多论点都很实用,比方说他们竟然在他们那个时代就提出了要保护环境,休耕止伐。”许是和大家熟了,女孩直爽地继续说“但是他有些论点我也不赞同,有一课好像是说弟子请教孔子种地的知识,孔子很生气,他觉得只有读书才是重要的。那工匠、农民、还有我们这些音乐人难道就不重要了吗?”话语一出,气氛一时有点尴尬。

  “咳咳。”校长看了眼翟仁和舒越,嗔怒道,“阿娜尔汗——”

  女孩温婉一笑,缓缓说道,“他说得确实不对。”

  众人看着她又是一惊,很少有人会指出自己国家伟人的缺点,人们大多拼力向外人竖立他们的圣人形象。女孩果真与众不同。而女孩下面的几句话让大家再次叹服于她的教养与思想。只见她双眼含笑语气里满是虔诚,“圣人也有缺点,因为缺点所以真实,因为真实所以信奉。”

  迪玛希又一次僵在那儿,他不该觉得她最美的是外貌或是气质,她最美的是思想。那些在她的思想面前统统不值一提。

  他,还有在座的所有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中午,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穿着绝美的传统服饰,,如何用令人惊叹的熟练英文,自豪而又谦虚地向所有人介绍她祖国的文化工艺,如何热情真挚地赞美他国的文化,又是如何联系起了两国文化。其实音乐人和外语工作者没有什么不同,是他们架起了国家间文化的桥梁,他们是文化传播的使者。

  其实迪玛希和舒越也没有什么不同,同样年轻,同样有教养,同样知书达理,同样无比热爱祖国文化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