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章 古镇文化(二)

小说: 花落谁家之迷糊小姐 作者: 陌上绝尘 字数:1369

  历史悠久的古镇都是隐长了很多的秘密,还有很多的吸引人的小故事,就像这弄堂四通八达,无论怎么走都能走到人家门前。

  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。它能反映出西塘人的性格,宅弄深处,曲径通幽,不知深几许,行至尽头,豁然开朗,别有新洞天。弄堂按不同的用途来分类,大致有三类:街弄、陪弄和水弄。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称为街弄,街弄前通新街后通老镇,穿过它就像穿过历史隧道,街弄维系着两个不同的时代;前通街后通河的称为水弄,水弄连着河埠,往往是附近不临水人家下河的通道;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称为陪弄。陪弄完全在室内,有墙和邻居相隔,没有采光系统,所以许多陪弄的墙上挖有灯孔,就是为了放油盏灯照明用的。久居陪弄的人家闭上眼睛就能来去自如,不熟悉地形的外来客就得像打太极拳那样放慢手脚探路而行。古镇大户人家的大门平常是关闭着的,一般只有等家中贵客临门或逢上喜庆节日时大门才敞开。但妇女与佣人们走的永远是陪弄,所以说它是中国封建思想留下的纪念品。陪弄本来是属于大户人家私人的,经过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和房屋改革,这些大宅现在都住进了许多户人家,这些弄也就成为各家出入的公共通道了。

  古人称“屋下小巷为弄,庙中之路为唐”。人们后来将街路的支巷或屋边的小路都称为弄堂,而西塘的弄名一般都以弄中居住的大姓家族而命名,如王家弄、叶家弄、苏家弄等。全镇总计有122条弄堂,挑选几条最具特色的在此展开介绍:最有名的弄:石皮弄全长68米,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,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。据考证,弄内的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,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。它最宽处1.1米,最窄处只有0.8米,如果有两个胖子在弄内交会,没准就是擦墙贴肚皮也不一定能轻易通过,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,故石皮弄有西塘“一线天”的说法。最长的弄:位于北栅街的四贤祠弄,全长236米。最窄的弄:位于环秀桥边上的野猫弄,最多30公分,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。最宽的弄:位于烧香港北高阶沿李宅的大弄,可并排走5.5人。最短的弄:位于明清木雕馆所在的余庆堂内的宅弄,全长不过3米。

  “哇!原来这弄堂也有这么多名堂啊!居然还牵扯出那么多……”石晓影惊讶道

  “是啊!我今天也总算知道了这古镇真的不简单,处处都有惊喜”季沫雨也说道

  “没错我们今天也大开眼见了”凤仪轩插嘴道

  他们沿着这弄堂一直往前走,看到了很多的古屋。有的时候还会看有几个老乡在那聚在一起闲聊家常,要么在那忙活家务。来到河边的时候还能看到几个老乡在河边洗衣服、洗菜等。而且河岸边还有几颗杨柳随风摇摆,也有阵阵花香融合在这风中。

  第五十三章古镇镇的桥

  沿着河岸一路走过去,我们看到一座很古老的乔。要说这桥也有一段故事。西塘地势平坦,河流密布,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,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,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。古称“九龙捧珠”、“八面来风”。至1998年,全镇共建桥104座。自宋以来,西塘已建有安仁桥、安境桥、五福桥、永宁桥等11座。清代又建有卧龙桥、渡禅桥、来凤桥等。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。桥梁工艺精湛,至今保护完整,具有观赏价值,自古誉为“卧龙凌波,彩虹飞架”。有的桥梁还有着动人的传说故事。

  “哇塞!原来这里有那么多桥,那我的仔仔细细的好好都逛一遍”石晓影大惊道

  “小影,那么多桥你逛的过来吗?”季沫雨泼冷水道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